新闻中心
碳汇知识科普:什么是碳汇交易?碳汇交易有什么重大意义
发布:中科碳汇 时间:2022-08-19 浏览:

21.png

森林的采伐利用会使原先已固定的碳释放,又可成为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重要碳源。以湿地为例,湿地是二氧化碳的汇,同时是甲烷的源。因此,判断湿地是温室气体的源还是汇,取决于二氧化碳的吸收和甲烷的排放平衡。在经常性积水条件下,湿地是二氧化“碳汇”一词来源于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,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、活动、机制。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(UNFCCC)的《京都议定书》于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UNFCCC缔约方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达成。它包含除了UNFCCC之外法律上所需承担的义务。议定书附件B中包括的各国(多数国家属于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及经济转轨国家)同意减少人为六种温室气体(二氧化碳、甲烷、氧化亚氮、氢氟碳化物、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)的排放量,在2008-2012年的第一承诺期内排放量至少比1990年水平低5%。狭义上的碳汇主要指森林、农田、湿地等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,广义上的碳汇主要指通过陆地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来提高固碳潜力,所取得的成效抵消相关国家的碳减排份额。

大自然中的碳存在着循环,在碳循环的过程中往往有一个暂缓场所,起场所在环境科学中称为“pool”。站在物质循环连的不同方位描述pool,又可以把pool分为“源(source)”和“汇(sink)”两种,两者是相对可互换的概念,根据《公约》,“汇”指从大气中清除温室气体、气溶胶或温室气体前体的任何过程、活动或机制;“源”指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、气溶胶或温室气体前体的任何过程或活动。碳汇是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、活动、机制。与碳汇相对的概念是碳源,它是指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。

碳汇与碳源不是固定不变的,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。以森林为例,一方面,森林的生长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和固定大量的碳,是大气中二碳的汇。当排水后,土壤中有机物分解速率大于积累速率,则湿地变为二氧化碳的源。减少碳源一般通过二氧化碳减排来实现,增加碳汇则主要采用固碳技术。

所谓固碳也叫碳封存,指的是增加除大气之外的碳库的碳含量的措施,包括物理固碳和生物固碳。物理固碳是将二氧化碳长期储存在开采过的油气井、煤层和深海里。生物固碳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,通过控制碳通量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碳储存能力,所以其是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最便宜且副作用最少的方法。

生物固碳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:

1. 保护现有碳库,即通过生态系统管理技术,加强农业和林业的管理,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长期固碳能力;    

2. 扩大碳库来增加固碳,主要是改变土地利用方式,并通过选种、育种和种植技术,增加植物的生产力,增加固碳能力;    

3. 可持续地生产生物产品,如用生物质能替代化石能源等。

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,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,对造林及其林木(分)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造林活动。与普通的造林相比,碳汇造林突出森林的碳汇功能,具有碳汇计量与监测等特殊技术要求,强调森林的多重效益。

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其评估报告中指出,林业具有多种效益,兼具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双重功能,是未来30年到50年增加碳汇、减少排放成本较低且经济可行的重要措施。据相关资料表明,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,大约可以吸收1.83吨二氧化碳,释放1.62吨氧气。我国政府曾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庄严承诺:大力增加森林碳汇,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,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。

相比传统林业,碳汇林业具备“交易”的潜质,蕴藏着巨大商机。

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,相对工业,碳汇成本较低,有“绿色黄金”之称。据预测,2020年,全球碳市场交易额将达3000亿美元。

业内专家、学者对林业碳汇前景表示看好。据了解,截至目前,全国已确定7个碳汇试点。去年底,国家林业局在浙江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正式启动林业碳汇交易试点,阿里巴巴集团以18万元购买了1万吨林业碳汇指标,成为国内购买林业碳汇的第一笔交易。

企业和个人捐资碳汇,可以积累碳信用指标,未来国内碳交易市场成熟后,不仅能够抵减一定量的碳排放,而且还有望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,获得“博彩”的机会。特别是对于企业,是一种长远投资,是为企业储存了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
碳汇“交易”对于创新林业发展机制,建立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的新机制也十分有利。集体林改后,农民获得了林地和林木所有权,虽然短期内难以从中获得经济收益,但如果能使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化,就可以弥补森林经营周期长、短期没有经济收益的问题。同时,企业通过捐资碳汇帮助农民造林或者搞好森林经营,将来树的延伸产品价值就可以归农民所有,企业可以从中积累碳信用指标,为企业未来发展储存了更大的生存空间。

23.png